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提琴制作] 小于说琴:比索与莫拉西的争吵——提琴模具

[复制链接]
小于 发表于 2009-7-2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提琴完成的时候,提琴演奏者是看不到模具的,但是模具,却好比提琴的母亲。一个模具下诞生的提琴可能是不计其数的。如果你到了一个专业提琴手工制作室, 看看模具的数量,基本也就能明白这个人对于“美”和“声音”之间曾经做过多少次选择。
      一个朋友曾经给我看过一个人的制琴照片,我看到模具的时候就告诉他,这个人的模具有点业余。 模具能看出什么东西吗?  当然, 不然Bissolotti于Morassi 也就不会因为这个事情争成现在这个样子。
     模具,至少已经占了这把琴的美感与音色的一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Stradivari一生会留下几十个模具,不停的追求与探索。 扩大,缩小, 变宽,收窄。 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模具的特点,制作和分类以及各自的优势。 图片有限,还请见谅。
      提琴模具的分类:
      按使用方法, 模具分为两大类。  外模具与内模具。

1.jpg 2.jpg
上面是外模具,下面是内模具。
从图片上大家也就大概看明白为什么一个“内”一个“外”了。
内模具是已模具为基础,从角木制作开始。外模具是以模具为“边框”,从侧板还是制作。那就先和大家说说模具的历史。 内模具不用说了,从Amati开始,Cremona的古典制琴一直是从内模具制作的,倒是这个做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在连小提琴是谁第一个做的都不知道的今天,是无法考证的。  至于外模具,历史就简单了很多,所以我们先说一下外模具。
3.jpg
    外模具,是由法国人Jean Baptiste Vuillaume   发明的。  此人的介绍意大利文比较全,但是估计大家看不太懂,所以放上一个英文连接供大家查阅
http://en.wikipedia.org/wiki/Jean-Baptiste_Vuillaume
       这个人为什么会发明外模具呢,这个和他的做琴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此人终身热衷于名琴的拷贝。但是,如果你使用内模具的话,从模具制作开始,就会有不可避免的外形误差,在外形确定之前的工作还有角木修整,侧板烘烤,衬条粘结,琴板绘制,外型完成。  也就是说,做好的琴,基本无法与原先的图纸极高的吻合【外型】。 这个人如此热衷于拷贝名琴,太也无比烦恼无法解决模具的“天生缺点”。 【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缺点完全就是优点本身,下面的内模具再给大家介绍】。  所以,这个人希望找到一种,第一步,就直接可以确定琴板外型的制作方法。  于是,外模具出现了。  大家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外模具就是一个“木框”。中间掏空的部分现在是由机器完成的,具体方法就不说了,因为如果你想自己做的话,还是算了,这个东西不是几万块可以买下来的。 简单说,就是做一个样板, 一个机器根据这个样板,来从一块高约35MM的多层木中,掏出一个与样板完全一样的窟窿。   如此一来,不光角木,衬条怎么变,他始终在这个框里面。 从最开始的图片大家也可以明白,在夹上夹具,侧板基本是与模具完全吻合的。 这样的话,琴板根本不需要侧框完成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因为侧框是恒久不变的形状。 所以外型也就在一开始就确定了下来。 对于完全拷贝名琴来讲,这个优势是内模具不可比拟的。   那么, 既然很多人现在不是拷贝名琴,为什么却依然使用外模具呢?
   外模具的优点:
       省时省力。  有了木框的约束, 对于整个侧板的约束, 烘烤侧板变得极其简单。很多工序可以同时交叉进行,没有一定的顺序。
        时间分配。  外模具可以直接从琴板开始制作, 不用等侧框成型。
     一个模具,N把提琴。     因为音板不需要自己单独模具【所有外型一样】,所以,用同一个外模具,可以同时制作好几把提琴。
       厚度准确。 因为音板在粘接以前,里外弧度都已经完全完成,所以最后的厚度是可知的。
       容易掌握    有了这样一个框    手工不精准的,一样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缺点:
  千篇一律,  所有一个模具的提琴,都是完全一个样子【外型】, 无法更改。
   不够严谨      琴边到模具的距离很难做到一致。因为侧框与琴板粘接时,模具已经去掉了。
   应力较大     侧板其实是琴本身应力的一个比较大的来源。外模具在合琴时,为了使侧框与音板吻合,需要在很多地方挤压模具【从模具中拿出来,侧框会自己自然形变,因为衬条的原因】才能与音板粘和。
       外模具说完。下面是内模具。今天就只介绍内模具最精髓的后镶线做法【一次合琴】。 先镶线在我看来是一个内模具与外模具折中的做法,结果就是左右都没顾上。
      
4.jpg
这个就是当代典型的Cremona式的内模具了。  有的朋友会问,内模具就内模具吧,还拽什么Cremona式啊。因为,内模具是大部分制琴师的最爱,所以为了自己的使用习惯,或者为了达到更好的侧框效果, 内模具的样子可以说也是千变万化。 随便找了几个。看看你认识不,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因为小生还是无限喜爱内模具的,所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么多不一样。又是圆窟窿又是方窟窿的。   这一组照片的第一张,是Stad博物馆里面的他老人家的御用模具,上面的小孔是因为当时的侧板粘接方式。 同一张照片左上的那一堆小木棍就是当时的夹子,是这样用的
144.jpg
   中间一个大方框的模具,是因为这样可以再琴的四周任意地方加夹子。但是模具容易变形
    只有比较大的圆洞的, 也是用现代的家具,大窟窿是为了让夹头伸进去,去掉很少木头,不易变形。
    最开始的照片, Cremona式模具。 中间四个长条窟窿用于夹具,轻便,但是中间的框架还在,不会变形。
    那么说道一开始我说那个模具做的外行的人,我说的是什么地方呢,请大家注意中间的四个角木的方形开口。   大概是一个长宽比1比2的长方形。  那么大家说了,就这么玩意儿,你就说别人的不是这个形状就外行了? 是不是太草率了。  非也。
      当代的Cremona模具世纪上师从德国传过来的。  当意大利古典制琴在19世纪消亡了以后,制琴业在Cremona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在法国,德国却得以延续。  20世纪初,当Cremona再次复兴后,是由近代德国和美国大师开始执教的。 带来的也是德国美国的模具。  但是当时的这个角木切口是几乎正方形的。  为什么到了今天是长方形了呢,这和内模具的优缺点有关。
     优点:
     艺术制作。   同一模具, 把把不同。   因为角木的形状可以在样板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大家也许不知道角木部分的弧线对于琴的外形来说是多么重要和敏感。Cremona式模具就是为了更大的空间的更自由来调整这个弧度,所以演变成了长方型。】
15.jpg

    方便修改。   比如加大缩小,加宽变窄之类的,只要锉掉一点模具【缩小】,或者缠上一点胶带【加大】就可以了, 很方便不同比例琴型的实验。
    侧框应力小。   合琴【背板】的时候,模具依然还在琴身里面,和面板的时候,也是按照侧框当时的自然情况粘和。基本不需要挤压。
16.jpg

   尺寸严谨    由于琴边外型是在面背板都粘上以后才制作,所以边框到侧板的距离可以很好的掌握。虽然费时间。。。。。
   缺点:
        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侧板, 分2次完成的弧度, 分2次完成的厚度,等等
        眼睛敏感度。   琴角形状制作完全脱离模具  目视确定对称情况。
      无法掌握具体厚度。    因为后镶线之后还要翻边。
       费时较长   。   整体工序除了琴头可以同时制作, 其他工序一环套一环,无法跳步交叉。
  

   介绍完毕。回到今天的题目。  Morassi与Bissolotti无疑是今天的克莱蒙娜的两位巨头。 一个外模具,一个内模具。  两个人因为这个东西,争的是头破血流,以至于今天你绝对不会在同一个地点看到两个人站在一起,哪怕是市长要给他们两个颁奖。  从优缺点大家也看到了,两种模具完全是互补的。  但是在高端的手工提琴里, 内模具在“艺术”二子的优势上,在我看来是远远大于外模具的。
   很多朋友问怎么画模具,怎么画图纸,这个需要一个电脑软件,一句两句真的是不可能说明白的,简单说就是用Auto Cad软件,结合高清扫描图纸, 用电脑制出1比1图纸,打印,制作塑料样板。
17.jpg
         OK......  我觉得我基本解释完了.........显呗一下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哎,最近得知可能因为在报名时还是学生身份的原因,可能无法参加今年10月的意大利三年赛。。。。。无限惆怅中。。。。。。。大夏天的,就不能让我心里舒服点儿么。。。。。
zyw8000 发表于 2009-7-2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美地读了一遍小于老师的这篇好文章

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也感觉又像回到课堂

不必惆怅不要悲伤您应尽量把心底放宽

您有好功底好手艺三年后再赛必得大奖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09-7-2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

wsl 发表于 2009-7-2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金子早晚要发光。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9-7-2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另外想请问一下,没有电脑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画模具的?

zyw8000 发表于 2009-7-2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回来火车在2009-7-2 13:19:00的发言:

学习了!谢谢

另外想请问一下,没有电脑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画模具的?

用纸剪好模具样,拿来放在板材上

既像放样铁皮匠,又像裁缝做纸样

算好尺寸再描线,锯凿锉刀一起上

不懂制模偶瞎讲,凑个乐子寻个欢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东府花园 发表于 2009-7-2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受益匪浅!小于作为很有前途的制琴师,有些技术资料完全可以不予公诸于众的,但是他能将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大家,这本身就是一种善举!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小于的高尚人品与其精湛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提琴制作业的骄傲!因为,小于不是倚仗自己的聪明睿智而变得封闭狭隘,却凭借自己的坦荡无私而走向日趋成熟与伟岸,最终一定能取得与周边世界的和谐与顺达……

evileye 发表于 2009-7-2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受教了, 支持小于..
wuhao 发表于 2009-7-2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了解一些小提琴的制作的工序,好复杂。一把小提琴需要多少精力才可玩成呀!谢谢小于了让我懂得了那么多。我更喜欢我的小提琴了。
dute04089 发表于 2009-7-3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啊!
如歌如吟 发表于 2009-7-3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于的大提琴和小提琴做得怎样了?发个照片看看,让我们先过过瘾!

crystaljky 发表于 2009-7-3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
alavan 发表于 2009-7-4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于模具都做的很精致 意大利人这么刻板?现在已经毕业了都不行么?一等就是三年啊。 不过来日方长
liusu_am1990 发表于 2009-7-4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看一次楼主的文章就长一次见识。模具!

liweihao5253 发表于 2009-7-14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ouhai2003 发表于 2009-7-15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1-24 21:1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