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选琴经验] [原创] 中国小提琴的诗和远方

[复制链接]
violinprince 发表于 2023-12-6 22: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小提琴的诗和远方

最近关於中国小提琴的讨论甚烈,以下是笔者多者来於欧洲乐坛与音乐高教界的一手见闻感想,抛砖引玉,诸君见笑。中国制造的小提琴,以销量而言的确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高端的小提琴巿场,却是欧美琴商的江湖。直入干货:


1.. 反思「中国制造」
诚如不少网友所言,中国小提琴(国琴)工艺在过去20 年实现了质的飞跃;出色中国琴匠於比赛屡屡出头,海外买家日增,但在中高端巿场,套牌琴情况严重,不但扰乱国际提琴巿场,招惹别国敌意政策,同时对中国提琴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阴霾。提琴唯一性编码(VUC)是走向正轨的重要一步,若能与素质认证制度挂钩,将大大提升国际巿场对国琴信心。

2.. 建立中国小提琴认证制度
这里指的不是单纯的产地认证,而是针对国琴素质管控,具有公信力的制作工艺和素质认证,奖励优秀品牌与琴匠,为海内外巿场提供有公信力的产品素质认证,减免智商税。长远目标是以认证制度发展出国琴的特色道路。

3.. 建立业界与专业结合的提琴商会
目前国琴产业是花开遍地,但亦良莠不齐;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以集体力量,确立国琴制度与机制保障提琴产业链的渐进改革,与国际乐界商会接轨,形成有力团体,而非山头主义丶各自为政。以目前形势而言,实是知易行难。

4.. 抢占中端巿场
不只我国,全球发达国家出生率往下看,对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乐器产业会有颠覆性影响。要确保国琴价值能持续向上发展,吸引长期持有,前述三点固然重要,另外适当的巿场策略亦不可或缺,国琴要跃进入高端巿场,阻力不少。最大的阻力是来自消费者的保值考虑,因此要扩大国琴流通量,必得抢占中端巿场,并发展国内外的二次巿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开拓客制琴/ 类提琴巿场
欧洲提琴业界对客制琴的入场费要求颇高,这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巿场缺口,国琴若能以更吸引的条件为海外客户提供高质客制琴,对商誉与巿占率而言皆是美事。另外,类提琴巿场,如手摇琴 (hurdy-gurdy) 和民俗音乐提琴 (如 hardingfele),在欧洲新琴巿场一直是价贵货稀。遗憾国琴产业,对此一缺口未甚重视。

6.. 海外代理和售後服务
国琴未能提供与欧产琴同等的售後服务,一直是国琴软肋;国产工业与科技产品自能於海外设立售後服务点,国琴业界实在得反思国琴「在地性」的具体手段,例如以商会名义外遣驻地人员,设立服务点,并与海外乐器商建立策略性合作,将国琴品牌做大做好,并为客户忠诚创造条件。

7.. 从音乐的「世界工厂」走向「世界音乐」的工厂
德国制造的小提琴,也曾经历过类似国琴的发展历程,但经过百年沿革,也发展出了德式「高丶中丶低」端制作工艺和巿场路线,并在国际巿场中稳占一席。国琴要走的不是别国的路线,而是适合自身过硬发展的路线,同时参考别国经验,透视形势潮流,少走冤枉路,方能挺进。 身为人,国人,音乐人的使命,无非是抽拉起时代的弦线

调整丶更迭丶传承丶共鸣。

鱼儿 发表于 2023-12-6 2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觉得吧,有些制琴师本身做的琴不错,但却羞于承认自己做的是一把中国琴,他们连标签都用外文,甚至签名都不敢用汉字。这也难怪,他们也意识到中国琴的名声已经败坏,能不跟他们扯上关系就尽量避而远之,总之混口饭吃才是第一条。

但我不这么认为啊,我觉得制琴师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地方特色,这才是一把琴最有价值的地方,世界上那么多名琴,有哪些不是自信地用自己的语言标签?有条件的会用本地的木料、油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除了控制成本,最重要的是体现一把琴的人文价值,琴是艺术品啊。艺术品是文化的载体,如果艺术品无法与本地文化关联,观众就缺乏共鸣,不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具有艺术的特独性,更是对资源的浪费,你想想啊,你费大劲去摸索去模仿外国琴,但它只承载了你的工艺,却不承载你的思想,最多只能算工艺品。

中国琴最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自信,永远不是工艺。

点评

先生所言甚是;太多海外客户在买琴时都怀有 「中国制造 = 贵不了哪里去」的想法,希望以 「不知名产地」或虚报产地增加提琴二次售价。文化自信凝聚需时,自信可以来自工艺,但一定要有 「别人做不到」的文化价值,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0:04
 楼主| violinprince 发表于 2023-12-7 0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儿 发表于 2023-12-6 23:02
我就觉得吧,有些制琴师本身做的琴不错,但却羞于承认自己做的是一把中国琴,他们连标签都用外文,甚至签名 ...

先生所言甚是;太多海外客户在买琴时都怀有 「中国制造 = 贵不了哪里去」的想法,希望以 「不知名产地」或虚报产地增加提琴二次售价。文化自信凝聚需时,自信可以来自工艺,但一定要有 「别人做不到」的文化价值,要成功,业界集体力量实在不可或缺。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12-7 04: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神人 于 2023-12-8 07:17 编辑

难!中国文化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弯道超车”思维,导致工匠精神无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这才是阻碍中国中、高档提琴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
zsj001601 发表于 2024-2-2 11: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提琴制作这个行业现在已经进入红海,感觉现在做琴的比拉琴的都多,看看那一拨一拨直播间卖琴的,学琴的有爆发性增长吗? 看看钢琴培训的萎缩吧,小提琴制作门槛低大批人涌入,新琴借着国外老琴的声望一步步喊出高价,实际上市场就那么大,只是不少老人被撩起来了,但是这些人也就是观望的多下手的少,那些卖不动的高价琴就打对折,结果就是人们对价格的真实更质疑。
fred168 发表于 2024-2-2 1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d168 于 2024-2-2 13:01 编辑
zsj001601 发表于 2024-2-2 11:44
小提琴制作这个行业现在已经进入红海,感觉现在做琴的比拉琴的都多,看看那一拨一拨直播间卖琴的,学琴 ...

小提琴这种持琴姿势是最别扭的乐器。注定了小提琴只能是冷门乐器。不可能普及。



看直播间上万元的琴,我都笑了。一台钢琴才几千块,钢琴多少零配件。小提琴有多少零配件,一目了然。超过3000块钱的小提琴,基本都是被骗的是多数人
zhzhhai 发表于 2024-2-2 1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12-7 04:59
难!中国文化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弯道超车”思维,导致工匠精神无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这才是阻碍 ...

       应该建立实行制琴师认证制度,制琴师制作的琴必须全国统一编号,并签上制琴师自己的大名。这样做应该能够激励制作者的工匠精神。
zsj001601 发表于 2024-2-5 1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fred168 发表于 2024-2-2 12:55
小提琴这种持琴姿势是最别扭的乐器。注定了小提琴只能是冷门乐器。不可能普及。
...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因为提琴制作的门槛太低大量的“工作室”涌现,一个人就能做“手工琴”,但是给你十个人你能做钢琴吗? 那些喊高价的仿古琴再精致再逼真能是一回事吗? 景德镇的瓷器厂再逼真的仿瓷能拿到故宫博物院去展出吗? 相信没几年这股炒高的热乎劲就会下去, 要则束之高阁要则大批贱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1-24 22:1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