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岁起我第一次触碰小提琴,老实说当时太小什么都不懂迷迷糊糊就选择了小提琴这个乐器。母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会计,父亲是学美术的。所以母亲总想让我也学些艺术,而父亲以他自身经历遏制我学习美术,就这样我踏上了音乐的道路。我能记得我第一次登上舞台是我6岁那年,百人在当地会堂齐奏一曲《东方红》,也是那一次让我认识了我人生第一位对我影响重大的小提琴李玉清老师。虽然我从小没有受过很专业的训练,但是我很感恩我的启蒙老师李老师给了我扎实的基本功,跟随她一起学习了十几年。音乐也从此伴随我日日夜夜。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每天面对父母、老师严厉的批评,“锯”着永远发不出优美声音提琴,说句真心话经常有放弃小提琴学习的念头,第一次摔琴,第一次装病不去上课等等恶习也悄悄养成。就这样我熬过了最难熬的5年基本功的学习期,11岁是我第二次走上舞台与外国人一起同台演奏,也是那次,老师、家长发现我拉琴开始有点音乐感了,起初我也没能明白乐感是什么,只是我慢慢开始习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提琴中,那几年正好是我青春期,叛逆是有的,总会遇到烦心的事,我没有选择跟父母大吵,也没选择出去发泄,而是自己躲在家中开始练习一些沉重、悲伤的曲目。有几次我自己边拉眼泪就掉下来了,或许是被曲子悲伤的旋律打动,也或许是我压抑了太多的情绪通过练琴来释放自己。从那以后我开始慢慢懂得音乐对我的影响,也慢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高中时期是我最难过的一段时光,当时我对于文化课的要求也很高,但另一方面提琴学习也放不下。矛盾越来越大,文化课逼得我很紧,每天写不完的作业,父母也建议我停止提琴的学习,可我当时毅然决定坚决不放弃提琴,所以我每天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既保证作业完成也不忘练习提琴,于是音乐已经渗透我的内心,学习的压力全靠自己练琴来释放,渐渐意识到我已经离不开音乐离不开小提琴了。到了高二,是我做出最后选择的时刻了,因为我不能再这样两头抓的学习了,时间、精力都不容许我两样都不放弃。当时自己心里不用提多矛盾了,09年我第一次登上全国提琴比赛的舞台,为了这次比赛,我每天练习8个小时曲目,当台上宣布我获得银奖时我的脑袋像是爆炸了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大的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回来后让我不再犹豫自己的选择,是的我选择了音乐道路,因为我看到了父母对我的支持、老师对我给予的希望、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11年我走进了沈阳音乐学院的大门,正式踏入专业的音乐学习道路,转眼间大学4年就要画上圆满句号了。可以说大学时光是我最美好的时光,不再忍受儿时基本功的枯燥,不再忍受高中时期的压力。真真正正的开始将音乐融入我的生活,去感受音乐,去享受音乐。很开心我跟随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杨平副教授,可以说李老师是打开我音乐道路大门的引路人,而杨老师是我音乐道路上的导游。大学4年我们一起研究音乐,一起感受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帕格尼尼留给我们的音乐财富,一起奔赴各大赛场、音乐厅展示自己。4年的学习中我对巴赫的音乐研究最多,在我看来研究一位作家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他的所处的年代、文化背景,其次开始研究作家的惯用创作手法,逐句开始钻研,像是与作曲家进行心灵的沟通。演奏,首先是自己和作曲家心灵的倾诉,将作曲家当时创作的心情带入到自己的内心,去试着感受。说道巴赫的惯用创作手法,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复调结构,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我之所以喜欢巴赫的作品正是因为他将小提琴这个独奏乐器演奏增加了许多色彩。浓厚的低音旋律作为伴奏,华丽完整的高音旋律贯穿整个乐曲,让台下的观众产生这不是一把提琴拉出来的错觉。 一路学习,音乐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可以没有奢华的品质,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但绝不能没有音乐,试想当你心情郁闷的时候、或是天气阴沉昏暗的时候,与志同道合的知音一起合作演奏一些影视音乐作品,那种心情是无比的畅快,像是徜徉于音乐的长河,无欲无想,潜心琢磨。感受音乐的无限。品尝人间的一切。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22 07:0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