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提琴因较多地用于民乐和戏曲伴奏,拨弦就相对用得比较多些,自然也就多了些摸索,与教材书上有三点不同的体会,不知对否?在此请教。 第一,我拨弦不用右手食指,而是用右手中指。因为右手食指在持弓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作用比中指要大,还要控制弓压。用中指拨弦受持弓的影响小,而且中指较长,在各弦中选择拨点比食指要灵活得多,不至于弓在手上大晃而影响拨弦点的准确和拨弦效果,再则,拉拨间互换的速度要比食指快好多。 第二,我拨弦的位置选在琴弦从弦枕到琴码的1/2处。这里的共振效果最好,拨出来的声音响亮有力,而且浑厚。因为1/2处是振幅最大的位置,琴弦也显得最软,最容易拨奏。如拨点往琴头方向去,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也容易琴弦碰触指板。而往琴码方向去,就会声音相当干硬,如太近琴码,声音就显得难出,还会出现明显的指纹摩擦声,手指也痛。 第三,我拨弦的方向选为自左上方向右下方,与琴弦呈45°角,略往外。是借鉴了中阮的自右上方向左下方45°的弹拨方法。这样拨弦出来的声音会明显富有弹性,而且听来很自然,不生硬。手指脱弦快,也不痛。因为,如按教材上普遍说的与琴弦呈90°角,根据力学中力的分解原理,会给琴弦两头产生很大的拉力,阻尼琴弦的自然振动,相比之下,出来的声音就生硬多了。再则,如手指脱弦不是极快的话,会使声音变得很呆滞。与琴弦呈90°水平拨不好,垂直于指板面向上提着拨就更不好。 错误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sun200141 发表于 2015-7-8 15:49
拇指拨出的音最厚实响亮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1-24 21:5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