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拨云见日:解开Stradivarius的秘密


2017-4-22 10:11 | 作者: 悠悠爸爸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在论坛上看了很多讨论、资料、视频,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和怎样判断小提琴的好坏,也怀着好奇的心想知道小提琴是怎样发声的。不过,除了基本的一些知识外,更多深入的了解却难以继续。一方面,我自己从来没有见识过 ...

http://www.tudou.com/v/dFZSaxJk4QQ/&resourceId=_04_05_99/v.swf

    在论坛上看了很多讨论、资料、视频,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和怎样判断小提琴的好坏,也怀着好奇的心想知道小提琴是怎样发声的。不过,除了基本的一些知识外,更多深入的了解却难以继续。一方面,我自己从来没有见识过好的琴,无法判断怎么算好,怎么算特别好,当然难听的声音还是能判断的,而专业人士的描述却是云里雾里的,无法给人直观的一个印象去体会和判断;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对小提琴发声原理的理解却无法让人信服,毕竟术业有专攻,科学的解释来自深厚的科学功底和深入的研究。

    这段视频,是高能物理学家、制琴师 William F. "Jack" Fry和小提琴家Rose Mary Harbison一起向观众讲解在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期”1650-1750间,以Stradivarius为代表的制琴大师们,创造出的美妙琴声中的秘密,以及Fry在五十多年探索中,发现的斯氏琴、瓜氏琴等代表作品中的一些规律,并建立模型解释小提琴发声的机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发现来调整小提琴的发声特质,试图重现这些杰作的声音。

    Rose在讲座一开始演奏了她的小提琴,是Sanctus Seraphin于1737年制作的琴,并介绍了好琴的几个基本特征:

    1.穿透力好。在五千人的剧场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2.动态范围宽,无论强奏或者弱奏都能清楚地发声。
    3.快速响应,弓毛快速触弦时清楚地响应。
    4.各弦平衡。否则,演奏在各弦之间来回快速换弦的多个音符时,声音会断掉。
    5.声音集中,并有丰富的泛音支持演奏的声音。
    6.歌唱般的音色。
    7.回响ringing,尤其是长弓时必须有回响。


    等等,并用琴表现什么是好声音,什么是坏声音,非常、非常、非常直观,即使音乐小白也能马上明白。

    Fry陈述了获得好的琴声要解决四个问题:

    1.穿透力projection。好小提琴的声音不会很响,但能让听众在很远的地方听到,太响的琴穿透力往往不好(这个说法以前一直难以理解)。提琴声音的穿透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让低频声音,即1000Hz以下的声音尽可能有力度。
    2.对尖利声音Shrill的控制。由于人耳对3kHz左右的声音最敏感,因此1-5kHz范围内太强,会形成让人不舒服的尖利声音,好的琴必须抑制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
    3.高频范围内比如6-12kHz的声音要尽可能强,这也是提高琴声穿透力的另一个方面,因为人会根据听到的高频泛音脑补低频部分的声音,这帮助听者在乐队伴奏的情况下分辨独奏琴的声音。
    4.回响ringing,即高频部分的共鸣。弓驱动某条弦,会通过琴码引起空弦发生高频泛音共鸣,这赋予琴声一种“丝质”silky的音色;同时,揉弦时高频泛音的共鸣造成音色的显著变化,强化了揉弦的效果;而且这种共鸣在音色上的变化会告诉演奏者是否按准音。


    然后,介绍了小提琴的结构与振动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低频范围,声音的波长比小提琴的腔体尺寸大很多,所以小提琴是通过“呼吸”模式发声,即弦的左右摆动,使得琴码两脚上下振动,右脚的上下振动通过音柱推动背板上下振动,左脚上下振动使得面板上下振动,左右脚的振动方向相反,使得面板和背板的振动方向相反,引起琴身腔体一张一缩的“呼吸”运动。通过控制背板的厚度分布和面板结构,控制琴板的活塞运动和摇摆扭动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强化琴身的“呼吸运动”,即可增强低频区域的发声强度和效率。

    他的朋友,物理学家Wilson Powell本来是设计原子加速器磁场的专家,发明了磁力厚度仪,并用来测了大量意大利名琴的琴板厚度分布。他们在Stradivarius琴的面板上发现了一些厚度异常区域。通过各种实验,他理解了这些区域对控制音色的作用,并通过刮除这些不同关键区域的微量木屑,细微地改变面板的厚度,他可以显著改变音色中的不同特征。在克雷莫纳的博物馆里,他看到Stradivarius使用过的类似工具,而且众所周知,斯氏琴的外表很漂亮,但内部却伤痕累累。

    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低音梁并不仅仅是一个结构上支撑而已,而是与4-5kHz范围的共振频率相关,当振动波在低音梁内部来回传播的同时发生反射,导致梁身沿着轴向转动,这种运动对应4-5kHz范围的共振

    提琴面板的不同区域,对应不同频率的发声及音色。

    油漆的作用,是增强面板在横向的刚度,减少了纵向与横向刚度的差异,比如从12-15倍变为7-9倍,这对声学特性有明显的改变。

    在讲座的现场,他当场演示通过在面板的不同区域磨去微量的木屑,来显著改变提琴的音色,比如消除“鼻音”,比如增强单薄的高音。

    Fry从物理学上浅显的解释,现场的演示,结合Rose的演奏,如同拨云见日,诸多问题都豁然开朗。

    我观看2014小提琴展会的视频时就注意到,中外制琴师制作琴板时,画出的等高线,是非常漂亮的左右对称平滑的闭合曲线。


    根据Fry的理论,低频部分的发声为呼吸模式,因此琴板要尽可能接近活塞运动,减少扭曲振动模式,保证琴身腔体最大限度地体积变化,即“呼吸”的肺活量。但又不能完全消除低频的扭曲振动,以保留部分特征低频扭曲振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背板的几何中心与音柱的位置不重叠,音柱在几何中心的右下方。以音柱为中心画出左右对应的区域来说明,如果要保证这两个区域以音柱为中心的惯量(质量乘以力臂)对称,则右上方离音柱近,背板要厚一些,左下方区域距离长,则背板要薄一些。跟跷跷板类似,当支点两边的惯量相等时,跷跷板是不会翘起来的。当背板以音柱为惯量的对称中心完全对称时,音柱对背板施加振动激励时,背板就不会产生摇摆或扭曲振动。

    由于振动的频率与刚度,即杨氏模量相关,而杨氏模量与厚度的立方成比例,所以厚度的细微变化,对振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背板厚度的不对称程度,对控制低音的力度和音色有很大作用。

    根据Fry和Powell测量的结果,斯氏琴和瓜氏琴的背板厚度都是不对称的。

背板.jpg

    Fry认为,面板的尺寸正好适合中频部分的共振。音柱接触的那部分木纤维,以及低音梁部分,通过面板正上方的一个加厚区域,他称为“舌头”,相互耦合,一方面可以保证面板上部同相位振动,对低频部分的发声有好处,另一方面又互相制约,可以通过修整低音梁的形状和高度,修改“舌头”的长度,来抑制中频部分的力度,即抑制shrill,调整音色。比如,在视频中他演示了稍微打磨“舌头”前端,消除D弦的“鼻音”。

舌头.jpg

    Fry用来打磨面板内部的工具是用衣架的铁丝弯折而成,在前端粘上一小片砂纸。

工具.jpg

    Fry通过实验证明,小提琴的大部分高频振动发生在右边f孔与琴腰线之间的一个小的区域。这小片区域的上部,在f孔右上角,是一小块加厚区域,3.7mm,相当于支点,f空下部的角,是一个很薄的区域,只有2.2mm,这样一个结构,构成了高频放大器。f孔左侧的区域与之耦合,对高频发声也有帮助。而f孔正上方的一小片区域,相等于一个滤波器,只让高频段的振动从音柱对应的木纹的振动区域传递到高频共振区。


    通过打磨f孔左侧区域,和f孔右边边沿,Fry可以很容易地增强AE两弦发声的亮度和高频回响ringing。

高频振动器.jpg

    另外,Fry认为,面板相当于一排长度不同的琴弦平行排列,相互之间被疏松的木质粘合在一起,而音柱和琴马右脚位置对应的那条狭长的面板,是小提琴的神经和肌肉。马脚右侧与右f孔上部最左端之间的那条面板则是被称为传递区,作用是传递琴马施加的振动到面板右侧部分。要强化高频波段的振动,就需要增强音柱纤维与这部分面板之间的耦合,保证高频振动更有效地传递到高频共振区。Fry猜想,Stradivarius很可能在右边马脚的区域上,刷了几层透明的漆,强化了横向的刚度。虽然他实验证明了这样做很有效,但是他无法证明老琴上确实这样处理过。


    不过据我观察,有些琴板在这个“传递区”,从上到下粘了好几片木头补丁,应该就是为了增强高频波段的振动。按照Fry的理论,不应该贴这么多补丁,只需要在中段贴补丁就够了。

    William F. "Jack" Fry,1921年出生于美国Iowa州,从七岁开始学小提琴,直到1939年进入Iowa州立大学才有机会跟随专业小提琴老师学习小提琴,同时发现自己缺乏天赋和意愿成为职业演奏者,所以沉下心来学习工程。


    大学毕业后,1943-1947年间,他在华盛顿特区的海军实验室,参与战争相关的研究,建造电子干扰装置和大型发射器,用来干扰和误导德国的无线电导航导弹。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探索比对造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上夜校,跟随最前沿的物理学家学习原子物理、核物理和理论物理,发现物理学才是他的真正职业,于是到Iowa州立大学读博士,研究宇宙射线高能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干了一年博士后,1952年到 Wisconsin-Madison大学当教授,创建高能物理研究方向,后来又建立天体粒子物理方向,一直到1998年荣誉退休。

    他的专长是用气泡室捕捉高能粒子。但他也花了五十多年研究小提琴,在物理系开了四十年给音乐家的声学课程Acoustics for Musicians。为了研究小提琴,他与Rose Mary Harbison合作研究了二十五年。视频中,他坦然地讲到自己长期课堂上讲授完全错误的观点:说小提琴的高音是琴码附近的区域发出的。他在小提琴声学领域的成就,让他比在高能物理方面更有名。2011年7月,William F. Fry病逝于家中,享年89岁。

    1961年的某一天,他的同事Wilson Powell建议他们一起演奏小提琴,由于他没有琴,Powell从加州伯克利分校借来两把琴,一把Stradivari一把Gagliano。他被琴的声音震撼了,两把琴的声音如此美妙而不同,比他所见过的任何琴都好得多,还发现许多演奏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琴本身。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

    回到Madison,他开始了他的探索。开始是周末到本地一家制琴作坊去试验油漆。制琴师一直坚信前人传下来的观点,认为好声音的秘密尽在于油漆,于是他花了一年半时间做各种疯狂的试验。油漆确实可以改变琴声的特质,但有时好,有时坏,无法得出结论。加上制琴师要生活,好多琴被搞坏了实在是难以承受,而且还有自己的商业秘密,所以这完全不适合科学探索的目的。

    于是,Fry开始独立试验,而Powell为他提供无条件的资金支持,让他买来白琴做试验。声音好的琴还能卖出去回收部分资金。于是他又继续试验了两年的油漆,发现油漆不可能是唯一的因素,加上油漆要至少六个月硬化才能有足够稳定的声音用于测试,实在让人沮丧。

3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uxianzhou 2017-2-22 04:15
又学习了,待下回。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2 07:25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2 07:34 编辑

     我观看2014小提琴展会的视频时就注意到,中外制琴师制作琴板时,画出的等高线,是非常漂亮的左右对称平滑的闭合曲线。

     根据Fry的理论,低频部分的发声为呼吸模式,因此琴板要尽可能接近活塞运动,减少扭曲振动模式,保证琴身腔体最大限度地体积变化,即“呼吸”的肺活量。但又不能完全消除低频的扭曲振动,以保留部分特征低频扭曲振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背板的几何中心与音柱的位置不重叠,音柱在几何中心的右下方。以音柱为中心画出左右对应的区域来说明,如果要保证这两个区域以音柱为中心的惯量(质量乘以力臂)对称,则右上方离音柱近,背板要厚一些,左下方区域距离长,则背板要薄一些。跟跷跷板类似,当支点两边的惯量相等时,跷跷板是不会翘起来的。当背板以音柱为惯量的对称中心完全对称时,音柱对背板施加振动激励时,背板就不会产生摇摆或扭曲振动。

     由于振动的频率与刚度,即杨氏模量相关,而杨氏模量与厚度的立方成比例,所以厚度的细微变化,对振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背板厚度的不对称程度,对控制低音的力度和音色有很大作用。


      根据Fry和Powell测量的结果,斯氏琴和瓜氏琴的背板厚度都是不对称的。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2 07:49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2 08:15 编辑

     Fry认为,面板的尺寸正好适合中频部分的共振。音柱接触的那部分木纤维,以及低音梁部分,通过面板正上方的一个加厚区域,他称为“舌头”,相互耦合,一方面可以保证面板上部同相位振动,对低频部分的发声有好处,另一方面又互相制约,可以通过修整低音梁的形状和高度,修改“舌头”的长度,来抑制中频部分的力度,即抑制shrill,调整音色。比如,在视频中他演示了稍微打磨“舌头”前端,消除D弦的“鼻音”。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2 07:52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2 08:16 编辑

     Fry用来打磨面板内部的工具是用衣架的铁丝弯折而成,在前端粘上一小片砂纸。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2 08:02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2 08:22 编辑

    Fry通过实验证明,小提琴的大部分高频振动发生在右边f孔与琴腰线之间的一个小的区域。这小片区域的上部,在f孔右上角,是一小块加厚区域,3.7mm,相当于支点,f空下部的角,是一个很薄的区域,只有2.2mm,这样一个结构,构成了高频放大器。f孔左侧的区域与之耦合,对高频发声也有帮助。而f孔正上方的一小片区域,相等于一个滤波器,只让高频段的振动从音柱对应的木纹的振动区域传递到高频共振区。

    通过打磨f孔左侧区域,和f孔右边边沿,Fry可以很容易地增强AE两弦发声的亮度和高频回响ringing。





引用 WXG777OK 2017-2-22 10:04
非常感谢您的资料。
引用 WXG777OK 2017-2-22 10:10
您好,能把最后一张图片发的清晰一下吗?谢谢了!
引用 阿尔卑斯 2017-2-22 10:24
专业性强,值得关注一下
引用 龙哥 2017-2-22 12:32
好文章,值得读
引用 WXG777OK 2017-2-22 12:38
这里的论点因该是本质的东西,油漆等只是附属的。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2 14:53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3 00:09 编辑

    另外,Fry认为,面板相当于一排长度不同的琴弦平行排列,相互之间被疏松的木质粘合在一起,而音柱和琴马右脚位置对应的那条狭长的面板,是小提琴的神经和肌肉。马脚右侧与右f孔上部最左端之间的那条面板则是被称为传递区,作用是传递琴马施加的振动到面板右侧部分。要强化高频波段的振动,就需要增强音柱纤维与这部分面板之间的耦合,保证高频振动更有效地传递到高频共振区。Fry猜想,Stradivarius很可能在右边马脚的区域上,刷了几层透明的漆,强化了横向的刚度。虽然他实验证明了这样做很有效,但是他无法证明老琴上确实这样处理过。

    不过据我观察,有些琴板在这个“传递区”,从上到下粘了好几片木头补丁,应该就是为了增强高频波段的振动。按照Fry的理论,不应该贴这么多补丁,只需要在中段贴补丁就够了。
引用 小于 2017-2-22 20:31
Strad没有秘密,卖Strad的人有。
引用 sunlon026 2017-2-22 23:55
提琴就像酒,越沉越醇啊,哈哈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3 01:50
本帖最后由 悠悠爸爸 于 2017-2-27 23:04 编辑

     William F. "Jack" Fry,1921年出生于美国Iowa州,从七岁开始学小提琴,直到1939年进入Iowa州立大学才有机会跟随专业小提琴老师学习小提琴,同时发现自己缺乏天赋和意愿成为职业演奏者,所以沉下心来学习工程。

     大学毕业后,1943-1947年间,他在华盛顿特区的海军实验室,参与战争相关的研究,建造电子干扰装置和大型发射器,用来干扰和误导德国的无线电导航导弹。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探索比对造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上夜校,跟随最前沿的物理学家学习原子物理、核物理和理论物理,发现物理学才是他的真正职业,于是到Iowa州立大学读博士,研究宇宙射线高能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干了一年博士后,1952年到 Wisconsin-Madison大学当教授,创建高能物理研究方向,后来又建立天体粒子物理方向,一直到1998年荣誉退休。


     他的专长是用气泡室捕捉高能粒子。但他也花了五十多年研究小提琴,在物理系开了四十年给音乐家的声学课程Acoustics for Musicians。为了研究小提琴,他与Rose Mary Harbison合作研究了二十五年。视频中,他坦然地讲到自己长期课堂上讲授完全错误的观点:说小提琴的高音是琴码附近的区域发出的。他在小提琴声学领域的成就,让他比在高能物理方面更有名。2011年7月,William F. Fry病逝于家中,享年89岁。
引用 悠悠爸爸 2017-2-23 01:55
    1961年的某一天,他的同事Wilson Powell建议他们一起演奏小提琴,由于他没有琴,Powell从加州伯克利分校借来两把琴,一把Stradivari一把Gagliano。他被琴的声音震撼了,两把琴的声音如此美妙而不同,比他所见过的任何琴都好得多,还发现许多演奏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琴本身。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

    回到Madison,他开始了他的探索。开始是周末到本地一家制琴作坊去试验油漆。制琴师一直坚信前人传下来的观点,认为好声音的秘密尽在于油漆,于是他花了一年半时间做各种疯狂的试验。油漆确实可以改变琴声的特质,但有时好,有时坏,无法得出结论。加上制琴师要生活,好多琴被搞坏了实在是难以承受,而且还有自己的商业秘密,所以这完全不适合科学探索的目的。

    于是,Fry开始独立试验,而Powell为他提供无条件的资金支持,让他买来白琴做试验。声音好的琴还能卖出去回收部分资金。于是他又继续试验了两年的油漆,发现油漆不可能是唯一的因素,加上油漆要至少六个月硬化才能有足够稳定的声音用于测试,实在让人沮丧。
引用 众神的黄昏 2017-2-26 15:18
对于阿斯瓜等名琴,我的态度一直是,艺术层面(思想、个性、历史和人文渊源)不可复制,技术层面(音质等)一定可以复制并超越。
引用 Herr周 2017-4-23 18:28
每一块板材的状况都不完全一致的,这样的规律适合制作和调整其他的提琴吗?
引用 何乾忠 2017-5-4 22:25
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秘密在哪里?理解错误。
引用 浪淘沙 2017-5-5 13:32
小于 发表于 2017-2-22 20:31
Strad没有秘密,卖Strad的人有。

查看全部评论(19)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4-12-11 05:1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