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94y1v757/?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5f235fec0c98212a589d4c346f768ed【乐谱共享】
《喀秋莎》这首苏联经典歌曲,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深刻的情感和记忆。这首歌曲由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填词,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首次由丽基雅·鲁斯兰诺娃演唱,它诞生于1938年,正值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的前夜 。
歌曲的创作过程颇具传奇色彩。伊萨科夫斯基在1936年回到故乡后,受与村民共度时光的启发,创作了最初的八行诗句。后来,在与作曲家勃兰切尔的邂逅中,这八行诗被扩展成了完整的歌词,并由勃兰切尔赋予了旋律 。《喀秋莎》的歌词描绘了一位名叫喀秋莎的年轻姑娘,在春天的河岸边思念远方爱人的情景,充满了对爱情和生命的颂扬。
关于《喀秋莎》的创作动机,伊萨科夫斯基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人们心头,他希望通过这首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崇高敬意 。这首歌很快在苏联国内广为传唱,尤其在二战期间,成为了士兵们的士气鼓舞,象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喀秋莎》的音乐结构简洁而富有层次,它的旋律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易于传唱。这首歌曲的流行,不仅在苏联国内,甚至在敌对的德国也广受欢迎,成为了战争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
至于歌曲的诞生地,历史上有多个版本流传。一种说法是它诞生于伊萨科夫斯基的家乡,乌格拉河畔的小村庄,这被称为“乌格拉河说”。另一种说法,得到很多中国人支持的“图们江说”,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一位名叫叶卡婕琳娜·阿列克谢耶娃的姑娘,即喀秋莎,因其突出表现而成为歌曲原型的可能性之一 。
伊萨科夫斯基的创作思维自由跨越时空,他的诗歌既依托于具体的生活场景,又不完全受限于具体事物,体现了艺术的自由性和超越性。《喀秋莎》以其精妙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展现了边防战士的责任感、姑娘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人民的爱国情怀,传递出自信、勇敢和希望的力量。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和平年代,这首歌曲都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保持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它能够成为经典并传唱至今的原因 。
关于作者伊萨科夫斯基的生平趣事,虽然在提供的资料中并未详细说明,但他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和创作才华。《喀秋莎》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无疑也是对其艺术生涯的最好证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