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中国小提琴网 首页 名琴鉴赏 鉴赏知识 查看内容

什么是小提琴的好声音?


2022-12-20 10:26 | 原作者: caruru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刚看一个朋友问“金属音”的问题,也看了大家的回帖。就想到了这样的题目。但实际的发此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讨论好琴声音的标准。而是跟以前一样 只是借题发挥说说思维方式的问题。 因为————跟很多这里很多朋 ...
  刚看一个朋友问“金属音”的问题,也看了大家的回帖。就想到了这样的题目。但实际的发此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讨论好琴声音的标准。而是跟以前一样 只是借题发挥说说思维方式的问题。

  因为————跟很多这里很多朋友几位热衷讨论的问题一样,我觉得纠结“提琴的好声音的标准”这个问题没太大意义。首先 从艺术角度 对于个人来讲 当对琴声 没有概念上的修养时 说什么都是白费 ,一句话 你能听得出的才对你判断有意义 否则就是null。提琴是歌唱乐器 最接近人声,听听那些伟大歌唱家Caruso,Lauri Volpi, Pertile, Titto Ruffo, Tebaldi,各不相同,哪种是好的,是不能用死标准衡量的。就像你不能说一个女人长了高鼻梁就一定漂亮。 对于提琴 好的声音最多也就能说到是那种富于层次的富有神韵的声音 。

  二 从公认的那些高档的声音中是否可以获取可观测可重复的共性,我相信还是可以的(比如FFT频谱分析 )。这是另一群高人的研究兴趣和范畴,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东西 恐怕现在也没有研究特别多。对于专业和业余的拉琴者更是不大搭嘎了。哦 对了 有人可能会问FFT啥意思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幻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研究吧 我当然不建议你浪费时间去研究 除非对信号处理很感兴趣) 我再举个例子 上个世纪有一些德国西班牙的声学专家和医生 研究很多伟大歌唱家如caruso Bejorling的嗓子构造 肌肉运动 声音的频谱,这也算是一项研究,也有很多发现。可是不管是学声乐还是欣赏 靠看这方面的资料 那结果是肯定完蛋!

  在进一步深入之前, 首先有一点关于思想方法的必须说清楚。其实非常明显。但是这里还有太多朋友教条的去认识这个问题。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甚至更甚(当然都是自诩的专家呵呵,有限几位真正的专家根本不会去回答这类问题 )。教条的看待事物 原因是悟性和认知能力低下,中间结果就是限于思想的纠结挣扎 最终结果是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提高 最坏是走火入魔 哈哈。

  现在go to the point,如果非要费大力气跟心目中好琴的声音加一些“能够形容的”标准的话。我就来试试看 当然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定方式和形容方式 不同的人要想交流起来 还是要摆着一把实际的琴才好,不然也只能是鸡同鸭语。 另外 需要说明 琴要发声 就要有人拉。所以要说琴怎么样 还要辨清这种声音的感觉和特质是拉出来的 还是琴本身固有的(inherent)而通过拉在特定条件上激发的。下面试着总结几种大家可能有共识的音感:

  1.Tangy Tone(实在不好意思 中文越来越差 这应该叫做涩涩的发紧的那种音感)很多现代琴特别是新琴有这种音感 实际上技术上 这是一种发声受限制的现象。有人不喜欢这种味道 但是我倒是蛮喜欢的。

  2. sparkling tone 我想也就接近于国内大家经常说的金属音吧。那种strad上明亮的 特有的簧片的声音感。有的可以靠琴弦 但基本上是面板和漆的质地决定的

  3 warm 或者dark golden(音色的温暖?柔和 或者说厚度 立体感?)这基本可以说明震动不太受阻碍 但是不能过 一定不能不清晰(skinny)

  4 Skinny(骨感或者叫清晰)实际就是跟上面矛盾的 但缺乏了这个声音就不会具备好的传远力。

  5 相近的也有人称作“颗粒感” 或许是在合适的弓的配合下 在合适的vibrato下 源于背板与面板共振(或者说频差)的某种相当清楚干脆的沙沙般的音感(靠 太难解释了)那种极为敏感的非常优质的琴会在某些条件有这种音感 极少数的琴(可能基本都在名琴范围内)时时都有。这中特质将给清晰度和传远性很好的保证,虽然近处听音量不见得大,所以说“颗粒感”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把优质提琴的特徽。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 就算我这样费劲总结这几点,很多作为耳朵可以判断的用语言形容的这些特点并不是孤立的正交的,实际上其中是有一些对立的 甚至是矛盾的。好和坏 优和劣的区别不是非黑既白那么简单。一个特点过分了就是缺点 所谓“过犹不及” 只有各种特点恰到好处的互相融合到一起 才有可能是高级的声音!!!!当然各种因素各个参数千变万化 微妙的组合也就构成了优质琴真正最迷人的特质————个性!!!!!(这是一条简单且基本的道理 可惜很多人还是不懂)最后的判断还是有修养有经验的人的感觉加上良好声音品味下个人的口味!!!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我等于白说了。。。。这也就是我帖子最前面说这种问题没太大的意义的原因

  最后补充一点 试琴要在合适的弓以及技术配合(主要是vibrato)下才能发挥琴的潜质。

  还有一点很重要。有很好的认知 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的人不需要很会拉琴也可以试出琴的好坏。 相反 即使很会拉琴 缺少了上述 试出的琴也很难保证判断是正确的。。。

  最后一句话:真正高级的美好的声音出自高超的琴师的手中,存在于良好修养和品味的听者的心中!!!

插图由『刘兆军提琴工作室』(上海)友情提供,与本文观点无关。


支持

反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赤甲聃 2010-12-11 07:15
好贴好贴,学习了,太感谢了
引用 stradi 2010-12-11 09:52
"真正高级的美好的声音出自高超的琴师的手中,存在于良好修养和品味的听者的心中!!! "
引用 zh_e_mail 2010-12-11 11:06
LZ对琴好的发音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声音是源于振动,记忆中上学的一门课振动理论,也是一个噩梦。而对信号的FFT分析,在工程上的确是一种可以确定好与坏的有效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分析,得出其<a href=s.asp?t=102 title=注释>频率</a>的分布(频谱,可以画出直观的图),通过统计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那种信号的频谱图属于好,或者是不好。<br/>对于简单的一个钢弦,两端固定,敲击一下,它会按照一个固定频率振动,这就是它的固有频率。对于复杂形状的物体,给它一个激励,其振动模态远比钢弦复杂。比如古代出土的增以候<a href=s.asp?t=8223 title=注释>编钟</a>,在不同的部位敲击,可以有不同的声音。由于振型复杂,其发出的频率就不是单一的频率。<br/>对于琴,其振动(发音)是比较复杂的,弓子与弦接触,发出的振动,琴箱(也叫发声板Sounding Board)将迎合着一起振动。其振动是在一个基本频率(基波,也是我们听到的主要声音,它的能量最大)下,还有许多谐波。一般认为基波确定了声音的高低, 这些谐波的多少就决定着<a href=s.asp?t=49 title=注释>音色</a>。大家可以在网上下一个声音分析小软件,可以随时把你拉的琴音的频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很形象、直观,一般谐波的波峰比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好听。<br/>当然要想是一般好琴,不仅是对某个音,振动好,而是对所有的,弦发出的音,都能够很快地反映,有教丰富的谐波,我们听起来就是发音平均,每个音音色饱满。反之个别音不好,发瘪,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狼音。<br/>一把琴遇到好的琴手,经过长时间的拉,能能够音色变好,当然也需要不断的调试琴。由于大多数琴本身(包括一些名琴)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是木料、尺寸,发音音色就不稳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影响很大,需要经常调试(马子,<a href=s.asp?t=10170 title=注释>音柱</a>等)。完全好的琴,就振动充分,比较温定,我将这类琴称之为全振动,能具有全振动的琴很少,<a href=s.asp?t=10635 title=注释>吕思清</a>的就是全振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些琴上的木纹缺陷,还可以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a href=s.asp?t=10632 title=注释>穆特</a>的琴,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个琴教会她的发音音色不断地发展,具有特色。此外弗朗西斯卡蒂,甚至海飞兹的也有一些缺陷。当然这样的缺陷造就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在于拉的人,杜普雷的琴道理<a href=s.asp?t=9271 title=注释>马友友</a>手里,<a href=s.asp?t=9295 title=注释>梅纽因</a>的到了<a href=s.asp?t=10628 title=注释>帕尔曼</a>的手中,完全不一样了)。而全振动,虽然也是很难得的好琴,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琴,好的有点就是对所有音都很灵敏,但它也就没有再进步的,发展的余地了。当然这样的好琴的确难遇。<br/><br/>
引用 zh_e_mail 2010-12-11 11:18
制琴师做琴,关键是要熟悉木质,纹理,还有尺寸,做出一把好琴,类似全振动的琴,可能是最高的奋斗目标。抛开那些抽象的理论,其实理论许多情况下就是给出一些解释而已,更多的是要靠琴师的经验、直觉。其实做出一把好琴,并不是什么难事,这里的奥秘(许多人把它给神秘化了)又是极其简单,因此有经验的人,有时候不用拉琴,一看就能知道这个琴的品质大概。有时候很感叹,为什么一把好琴那么难遇,主要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被人们给复杂化了。为什么调试琴陷入那么多的精力,主要是琴本身存在缺陷哪。
引用 琴瘾 2010-12-11 11:44
<p>很有理论功底!</p>
引用 zh_e_mail 2010-12-11 11:51
一般琴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木料和尺寸,料子本身在此不做论述了。<a href=s.asp?t=8040 title=注释>小提琴</a>历经千百年发展,400年前大局基本确定,尺寸已<a href=s.asp?t=18597 title=注释>斯氏</a>比较合理。一副油画再现了当年安东尼奥.斯蒂拉蒂瓦里端详着手中的琴陷入痴迷,他本人做了大量实验,他所确立的尺寸,有人分析具有宇宙的信息(大家不妨在网上艘一下,小提琴与数字的关系,黄金比例分割)。当然还有人会说瓜涅利也好,当然还有许多制琴师的。。在此我不做争论了,斯氏琴也是在别人基础上,可能尺寸比较合理,<a href=s.asp?t=49 title=注释>音色</a>更接近人声,更优美吧。在琴上的所谓创新,一定不能偏离太远,太离谱,打破了其中的数字关系,那注定是要失败的。任何标新立异,也是比较荒唐的。国外有一些变形小提琴,那不是拉的,是作为装饰品。我看过一个来自<a href=s.asp?t=10730 title=注释>俄罗斯</a>乐团的琴,<a href=s.asp?t=9492 title=注释>琴头</a>是一个鹦鹉头,很精致,据说是<a href=s.asp?t=10736 title=注释>德国</a>琴,即便是很精致,看似很不错的,也算不得好琴。还有一些装饰,雕花,镶嵌或是雕刻花饰对琴都是致命的损害,应该品摈弃,<a href=s.asp?t=9273 title=注释>马子</a>镶乌木也是误区。总之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准,比如接近安东尼奥.斯蒂拉蒂瓦里,比较可靠的方法还是老老实实参照标准尺寸(当然对于斯氏琴也有不同的模具,那个更好,那个更适合什么样的料子,没有经验),标新立异是很愚蠢的想法。当然做琴肯定需要热情,灵感。直觉,痴迷。
引用 zm98 2010-12-11 17:33
<a href=s.asp?t=8040 title=注释>小提琴</a>的<a href=s.asp?t=49 title=注释>音色</a>与演奏家的风格密不可分,同一把琴在不同的演奏家的手里会有不同的听觉感受。这大概就是小提琴的迷人之处把。
一把好琴在普通人手中有可能还不如他熟悉的普及琴好听!就好像不会骑马的人骑烈性马反而跑不起来,还不如驽马快呢。。。
引用 spyui 2010-12-11 18:54
学习了,太感谢了 <br/>
引用 赤甲聃 2010-12-11 19:43
好贴好贴,学习了,太感谢了
引用 弦上荡悠 2010-12-12 07:43
好帖,谢谢
引用 马安 2010-12-22 12:07
我认为,<a href=s.asp?t=8040 title=注释>小提琴</a>最美妙的声音无法用语言表述,而且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标准难以统一, 比如,我个人喜欢深沉缠绵的,不喜欢亮丽清爽的,但有人与我<a href=s.asp?t=8054 title=注释>恰恰</a>相反。<br/>
引用 caruru 2010-12-22 12:56
没错 但是一般标准下 声音极好的琴(当然很少)在几乎所有人听来都是好的。但是在几把都特别优质的琴当中 还有各自的个性(好的琴肯定不能千篇一律)那么这个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偏向。就像好的<a href=s.asp?t=10756 title=注释>意大利</a><a href=s.asp?t=9362 title=注释>男高音</a> 应该有共有的特质 但是有人喜欢Stefano,有人喜欢Schipa
引用 马安 2010-12-22 17:06
楼上说得对。好琴首先都应当具备发音纯净、均衡、细腻等共同优点,然后才是个性 ---- 即特色。这特色就看个人喜好了。<br/>
引用 caruru 2010-12-24 14:17
一把琴拿到手 <a href=s.asp?t=10140 title=注释>音量</a>其次(尤其对新琴)主要就是<a href=s.asp?t=10169 title=注释>音质</a>是不是纯(干净) 或者说一弓下来声音的变形是不是很小。这不难判断。
引用 桌黑珍仗珠 2022-12-21 00:54
扯了半天,文不对题,啥也没说清楚,白费笔沫。
引用 kenneth55 2023-1-11 13:54
赞楼主!虽然题目定位过于庞大,但仍不失冠以“精华”的一个好帖子!
任一个声音用傅里叶展开,都可以表现为一系列围绕基波的各次谐波的集合。在乐器中,这个集合决定了不同乐器特定音色。具体到小提琴一件乐器音色上的优与劣质,也主要取决于它们产生的谐波丰富程度和得以顺畅释放程度。
至于好琴与生瓜蛋琴的区别,赞同网友@zh_e_mail的全振动一说,我理解所谓全振动应该是指更多命系提琴音色的谐波得以充分无失真的传递与释放;而新琴各个配件的木质纤维比较生硬,导致声波在传导链路中乃至共鸣箱内发生非线性畸变,破坏了提琴音色应有的圆润性,甚至夹杂进去部分热噪声(类似电子学布朗运动引起的噪声)的原因。
楼主提及的vibrato(揉弦)技巧,我以为也是围绕基波附近激发出更丰富且略带相移的同类谐波,通过共鸣箱体混合相叠加,从而更好地发挥提琴的潜质。这也体现在同一把琴在不同演奏者演奏时产生的感染度不同。
引用 joplinlu 2023-1-21 14:21
通常试琴,会通过干净,清晰,高音温暖且清脆,低音明亮不模糊,当然还要结合个人演奏的习惯来判断好与坏。

查看全部评论(17)

Archiver|手机版|联系站长|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4-3-28 18:02

Chinaviolin.NET|提琴唯一性编码标准(VUC)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